|

|
|
|
協助6篇Nature文章發表
|
近期Sino Biological多個重組蛋白、抗體或基因產品協助六篇 Nature(IF:64.8)文章發表,涉及疾病機制研究、CAR-T細胞治療、類器官、新冠病毒等領域。 |
1. A vertebral skeletal stem cell lineage driving metastasis摘要
|
|
本文來自Weill Cornell Medicine的研究團隊,結果發現形成脊椎的椎骨來自一種獨特的幹細胞,此幹細胞可以分泌促進腫瘤轉移的蛋白質。 研究人員認為椎骨比長骨(如腿骨)實體瘤轉移率高的原因正是這種共同表達ZIC1和PAX1以及其他細胞表面標記的椎骨骨骼幹細胞(vSSC)。 vSSC具有保守的分化層次和自我更新的幹性,是乳癌椎骨轉移率高的原因之一。 MFGE8蛋白分泌增加也會造成轉移率升高。 本研究開闢脊椎疾病研究的新道路,可能有助於解釋為什麼實體腫瘤經常擴散到脊椎。 |
|
引用產品:MFGE8 Protein, Human, Recombinant (His Tag), HPLC-verified
貨號:10853-H08B
產品應用: Transwell migration assay。本實驗將5µm的Polycarbonate Membrane放於24 well plate,在每個孔的外層加入600µl serum free medium用於Py8119、PC3等細胞培養,其中加入0、100和1000 ng/ml的 重組蛋白MFGE8 (Sino Biological)。 結果發現Py8119細胞對重組MFGE8的遷移表現出劑量依賴性。 |

|
|
|
2. Mammary duct luminal epithelium controls adipocyte thermogenic programme
|
|
摘要
在此研究中的研究人員發現乳腺脂肪組織與乳房健康之間錯綜複雜的相互作用,為了解乳腺發育、哺乳、癌症、肥胖及相關代謝障礙提供新的數據。 研究人員發現一種新的局部分泌和局部作用的分子家族,並稱之為「乳腺因子(mammokine)」。 正如作者提到:「乳房因子的發現是我們探索理解乳房脂肪組織與乳房生物學之間複雜相互作用的一個重要里程碑。這項突破為開發有針對性的干預措施以改善乳房健康和防治相關代謝障礙開闢了新途徑。」接下來他們將破解這些乳腺因子的具體功能。
引用產品:Lipocalin-2/NGAL Recombinant Protein
貨號:10853-H08B
產品應用:脂肪細胞分化與處理。 細胞培養10天后,用1μg/ml重組LCN2(Sino Biological)、LRG1或Adropin處理分化細胞24小時,然後進行處理。 |
|

|
|
|
3. Proteome census upon nutrient stress reveals Golgiphagy membrane receptors
|
|
|
|
摘要
此篇研究團隊透過正交蛋白質體學方法,發現在營養壓力過程中,巨自噬作用對回收膜結合細胞器具有選擇性,特別是高基氏體和內質網。 研究人員發現膜蛋白YIPF3和YIPF4在高基氏體吞噬中扮演關鍵角色。 這些蛋白質透過與ATG8相互作用,並被運送到自噬體進行降解。 缺乏YIPF3或YIPF4的細胞在營養壓力時失去了清除特定高基氏體膜蛋白的能力。
|

|
引用產品:Anti-YIPF4 Antibody, Rabbit Polyclonal
貨號:202844-T46
產品應用:用於免疫沉澱(IP) |
|
|
4. Reductive carboxylation epigenetically instructs T cell differentiation
|
|
摘要
針對病原體或癌症的保護性免疫透過將抗原特異性naive T細胞轉化為作用型T細胞來實現。 T細胞的分化受到細胞激素和轉錄因子的調控。naive T細胞透過有氧糖解的含量以及粒線體代謝和氧化磷酸化,將其從靜止代謝轉變為合成代謝,產生能量和訊號。 但是這種代謝重構如何驅動和定義T細胞的分化仍不清楚。研究團隊發現作用型CD8+ T細胞透過粒線體異檸檬酸脫氫酶2(IDH2)進行還原羧化反應,該代謝模式對T細胞效應反應和增殖是非必要的,阻斷這種代謝途徑可以在表觀遺傳層面上驅動記憶T細胞的分化,此發現可用於優化CAR-T細胞的治療效果。
引用產品:Her2/ERBB2 Protein, Human, Recombinant (ECD, mFc Tag), HPLC-verified
貨號:10004-H05H
產品應用:流式細胞儀 |
|

|
|
|
5. Neutralization, effector function and immune imprinting of Omicron variants
|
|
|
|
摘要
Omicron突變株在Spike蛋白的受體結合域RBD上發生了趨同突變,但是這些突變對病毒感染和傳播以及疫苗和療法的影響尚未知道。研究人員發現BQ.1.1和XBB.1.5與ACE2結合親和力高,比早期的Omicron更容易促進膜融合。 研究發現S309抗體能夠與多數Omicron突變株結合,促進Fc依賴性效應器功能。 交叉反應的RBD引導人類記憶B細胞在兩次暴露於Omicron病毒後仍佔優勢,具有持續免疫印記作用。
引用產品:
SARS-CoV/SARS-CoV-2 Nucleocapsid Antibody, Rabbit MAb
SARS-CoV-2 (2019-nCoV) Spike RBD-mFc Recombinant Protein (HPLC-verified)
貨號:40143-R001、40592-V05H
產品應用:用於檢測新冠病毒與抗體中及活性、阻斷RBD與人類ACE2的結合 |

|
|
|
6. PLSCR1 is a cell-autonomous defence factor against SARS-CoV-2 infection
|
|
摘要
細胞自主免疫用以限制入侵細胞內病原體的複製與傳播,幹擾素(Interferon, IFN)反應是其重要組成部份。 IFN透過誘導細胞內數百種基因的表達武裝細胞對抗病原體,但目前還對這些「免疫武器」所涉及的分子機制不了解。研究人員在IFN-γ活化的人類上皮細胞中進行了全基因篩選,發現Phospholipid scramblase 1(PLSCR1)顯著抑制新冠病毒與宿主細胞的融合,從而保護多種非免疫細胞類型免受感染。進一步透過CRISPR剔除細胞中的PLSCR1,在靜止狀態下,其缺失導致新冠病毒感染顯著上升,而IFN介導的抗病毒效用也下降。 PLSCR1作為IFN刺激基因能夠同時在靜止或IFN反應啟動時,有效控制非免疫細胞中新冠病毒的感染。 |
|
引用產品:
SARS-CoV-2 (2019-nCoV) Nucleocapsid Antibody, Rabbit MAb
SARS-CoV-2 (2019-nCoV) Spike S2 Antibody, Rabbit PAb, Antigen Affinity Purified
Expression plasmids of the glycoproteins for HcoV-229E, HcoV-OC43, HcoV-HKU1 and EboV were purchased from Sino Biological.
貨號: 40143-R019、40590-T62、VG40605-UT、VG40607-UT、VG40021-UT、VG40304-CF
產品應用: WB分析 |

|
|
|
|
|
|
|
|
|